2025年5月9日至10日,"第二届流体力学量子计算前沿研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联合承办,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力学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林海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廖世俊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研究员,宁夏大学数学统计学院胡衡教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陈伟芳教授,以及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国内40余个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共90余位本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话流体力学量子计算研究的最新进展。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杨越教授主持。
杨越教授主持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赵耀民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学会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和支持力学学科在前沿交叉研究方向的发展。流体力学的量子计算作为新兴交叉研究领域,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学科增长点。流体力学与量子计算的交叉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但是也必须承认,这一领域目前还处于较为早期的探索阶段,相关研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召开“流体力学量子计算前沿研讨会”。
赵耀民研究员致辞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专聘副院长、肖锐研究员代表承办单位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量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学科注入了新活力。流体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重要分支,在航空航天、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其与量子计算的交叉融合正逐渐成为突破计算瓶颈、解决复杂问题的新范式。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国内同行搭建一个开放、深入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这一新兴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为流体力学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肖锐研究员致辞
研讨会围绕流体力学量子计算这一前沿交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重点议题包括:流体方程的量子算法与量子-经典融合算法、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流体量子模拟的硬件实现等。会议邀请了13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包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廖世俊教授、北京大学杨越教授、宁夏大学胡衡教授、浙江大学宋超研究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陈昭昀研究员、浙江大学熊诗颖研究员、汕头大学牛小东教授、清华大学刘锦鹏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鲤铭教授、北京大学安东研究员、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冯亦葳工程师、浙江大学谭思危研究员等。与会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关键科学问题。
范桁研究员作特邀报告
廖世俊教授作特邀报告
主题报告分享
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流体力学量子计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诸多挑战。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还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