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享誉世界的科学大师,遇见初入象牙塔的大一新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9月17日,在浙江大学开学的第一天,由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开设、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授主讲的本科生通识课程《力学导论》正式在紫金港校区开课。让我们去亲临课堂,听听杨卫院士都给大家讲了什么。
晚上六点半还没到,许多同学已经早早来到了教室开始。除了一百名选课的同学外,还有许多听说消息后前来旁听的高年级同学,200多人的教室几乎座无虚席。铃声响起,杨卫院士准时开讲。他把第一次课分为了“溯源――理工合一”“缘起――理工分离”“涌现――工程科学”“示例――典型问题”和“中国力学学会”五个部分,从大家都熟悉的达芬奇切入,到欧拉、拉普拉斯、拉格朗日这些近代力学大师,从哥廷根学派对现代力学的巨大影响讲到普朗特、冯・卡门和钱学森这“空天三代”,将力学的源头及发展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娓娓道来,并时不时伴随着一些科学史小故事,如将达芬奇手稿中的湍流模型形象地比喻成他自画像中的大胡子,吸引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
杨卫院士的第一堂课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全程没有坐下休息或停顿补充水分,一直精神抖擞地向同学们阐述力学知识。课堂结束后,杨卫院士依然被同学们纷纷围住。大家表示,杨卫院士的课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让他们体会到了科学的精神和力学对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能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享受到这样一场课堂盛宴,是一种特别的幸运。
杨卫,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曾任浙江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等,2018年4月全职回归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任教。著名固体力学家,曾先后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教委科技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Koiter奖,并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全国五一奖章等。
力学是关于力、运动及其关系的科学,是工程的先导,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是目前解决工程乃至社会问题的基础支撑和创新手段。《力学导论》这门通识课程,将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力学史、工程、生活以及科技前沿中的力学专题或案例介绍,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熟悉力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体会现代力学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的作用,培养力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程的第二堂课将于10月8日依旧由杨卫院士在紫金港校区进行授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新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是21世纪大学的核心功能。浙江大学长期以来也一直以此作为目标,立足于本科生教育和培养,让更多的院士等高层次人才走上三尺讲台,去向年轻人传播知识,传播技术,去谱写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浙大篇章。
(文:赵沛;摄影:许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