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共党员沈新荣博士在应用推广领域做出显著成绩。8月23日《钱江晚报》整版报导了他和他团队的低碳节能项目。
低碳节能是当前全球的热门话题。公众似乎把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家庭节能和交通节能上,而从能源结构讲,耗能大户却是大工业(近69%)和建筑物业(近29%)。沈新荣团队项目的核心技术,就覆盖了这两只耗能“大佬”的节能任务。他指出:“真正的节能技术,必须是管理节能、行为节能与技术技能的一体化。”在世界钢铁制造领域,有这么一组鲜明的对比:国内最好的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在30%-50%,而日本新日铁的能量利用率竟然高达90%。同样是钢铁制造大户,中国钢铁行业综合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企业的这只“大手”,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从“指缝”里“漏掉”了大量同等珍贵的可利用能源,这是造成中国工业的产能和世界同行先进者差之千里的重要原因。
迫于节能减排的压力,钢铁企业纷纷上马能量回收装置,但是相比国外技术还有差距。沈新荣团队根据钢铁企业在高炉余热余压能量回收过程中,流体的特性和工艺的要求,研发出一套智能软件,以解决高炉顶压高精度稳定工艺控制与能量回收控制的集成。这套软件所有技术的核心,是一个流体控制数学模型。它首先能对管道里的流动参数(温度、流量、压力、速度)等进行智能感知。“传统的感知技术,需要在温度、压力等每个环节安装一系列传感器来完成精准测量。因为价格高昂和操作繁复、并担心影响工艺,企业宁可耗能也不愿意做。
这组数学模型,则只需要配置少量的低成本传感器,就能迅速地感应所有参数值。在数据采集之后,它们被全部输送到中央电脑的流体控制软件上,根据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确计算和预测分析,从而完成能量回收与工艺稳定的控制集成。
科技只能以效率为证。在面向流程工业领域,他的智慧阀门和智慧流体技术成功帮助宝钢等100多家钢铁企业实现了高炉余热余压能量回收的稳定性控制,累积完成的应用项目按平均功率并网发电计算,能提供约48亿度电/年的节电量,按照居民每人400度电/年来计算,这些电量够1200万人口使用一年。
沈新荣团队的智慧阀门与智慧流体技术可以帮企业“发挥余热”,同样可以助企业“保持冷静”。空调系统安装了智慧阀门,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央空调的系统能效,比如原本只能供500�O的电耗,利用智慧阀门就能满足约2000�O高大空间的舒适性要求。沈新荣团队不仅研发了节能产品,还创新能源效率优化与托管服务。通过一种能源管理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远程的健康状态诊断、能源效率分析和节能优化控制的操作,保证系统处于最佳的“智慧节能”状态。
据沈新荣博士介绍,这种量身定做的能源托管式服务,在美国非常普遍。但由于目前中国的整体商业环境和诚信机制还不够健全,要当好这个“能源管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业化的节能产品应用、能源效率优化以及后期的节能托管服务如果在中国能顺利运行起来,那么距离中国立于世界强国而拥有“低碳节能”的发言权,就不远了。
我们衷心祝愿沈新荣博士及其团队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