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西迁,报效祖国——航空航天学院开展纪念竺可桢老校长诞辰120周年讨论活动

发布日期:2010-03-31来源:航空航天学院作者:系统管理员访问量:1010

为响应校团委号召,做好纪念竺可桢老校长诞辰120周年的活动,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所硕士生班级近期开展了一次讨论会,主要内容是畅谈浙大西迁历史,感悟文军西征中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交流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如何吸取并发扬竺可桢校长当年所倡导的“求是”精神。班级同学对这次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认为这样一次的研讨活动,对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具有很好的作用,并能够积极地促进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自己的缺陷。

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阐述自己对浙大西迁历史的理解以及对竺校长“求是”精神的理解。整个讨论过程其乐融融,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也增进了学生彼此间的了解。现将学生们讨论的内容大致总结为如下两点:

第一,大家认为,作为浙大人一定要了解浙大的历史,就像作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样。“读史可以鉴今,读史可以知兴亡”。而浙大文军西征的这段历史,无疑是浙大文化的一个核心,竺可桢老校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提出了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同时,也正是这样一段历史,让浙大求是精神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得到考验和进一步积淀!如今,“求是”精神在浙大校园已经蔚然成风,成为浙大师生战胜困难,激励自身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动力。同学们认为,求是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求是精神阐述为“明辨是非,追求真理”,求是精神更包含奋斗精神、牺牲精神、科学精神。只有坚持求是精神,浙大才能在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过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同学们对竺可桢老校长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有着深切的崇敬之情。从他身上折射出的许多品质,让在场的许多同学深深折服。首先,竺校长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竺校长是中国较早留学美国的博士,他在30岁时就已经是一位有学术成就,在国际上有声望的科学家了,他完全可以在国外享受优厚的待遇,可是,他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只为一个梦想,报效祖国,改变国家命运。其次,竺校长起初并没有意愿担任浙大校长,他深知当时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倒行逆施。但基于对学生深深的爱和保存文脉的急切心情,他最终答应了国民政府的再三邀请。而自从他开始担任校长之后,便鞠躬尽瘁,苦心经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让当时所有的浙大师生为之动容。19387月,浙大西迁至江西泰和,竺可桢老校长的爱子竺衡和前夫人张侠魂都不幸相继病故,在这种情况下,竺校长仍然力自振作,每日照常到校理事不辍,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每个浙大的老师,让许多浙大的名师都心甘情愿的凝聚在这样一个集体当中,为浙大的发展保留住了不可或缺的财富。最后,竺老校长克己奉公,处事处处以是非为前提,利害在所不顾,用人从不讲关系。在他任职的期间,也不乏众多亲朋好友前来谋事,均被他一一拒绝,他这样公正无私的态度,为浙大能够得以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弥补了自己对某些历史了解的不足,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竺可桢老校长,了解了竺可桢老校长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从学生们的表情不难看出,大家的心弦都有受到触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关闭